“心理抗疫”系列微刊⑪ | 心理换挡:小浪漫拥抱大幸福
发布日期:2020/3/27 18:03:50 浏览: 次
疫战胜利在即,咱们的“大家”正在逐渐舒展笑颜,那么你的“小家”还好吗?处于心理换挡期的婚姻、恋爱,往往会遇到诸多的矛盾和危机,我们要用浪漫守护好自己的幸福。
1. 疫情与婚姻
1.1 西安现象与汶川数据
前段时间#西安离婚预约爆满#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。这让大家警醒,我们忙着关注疫情变化、忙着辅导孩子网课,却忘了婚姻关系在忙忙碌碌间、焦虑恐慌中也受到了考验。
①常规解读
按照离婚统计数据,“春节后”和“高考后”原本就是离婚的高峰期。今年民政局的上班时间比往年晚了不少,进一步积压了离婚量,造成了疫情复工后的离婚数暴涨的现象。
②特别阐释
关于灾难后离婚研究的元分析表明,恐怖袭击、战争等人为灾难后的离婚率会下降,而疫病、地震等自然灾难后的离婚率会上升。这一点可以在“汶川大地震”后的四川离婚率上升的数据中得以证实(注意:同期的结婚率、出生率也上升了)。
1.2 交往频率和替代创伤
为什么新冠肺炎会拉高离婚率呢?可能的原因是替代性创伤和陡增的交往频率(注意:这两个原因解释的是疫情导致的离婚增量,而不是全部离婚事件)。
①替代性创伤
替代性创伤(Vicarious Traumatization,VT)原指心理治疗者长时间接触心理患者、高频率感受负面情感导致自身也出现类似心理症状的现象。后来泛指一切长时间目睹灾难性场景、创伤性信息、极端性情感后,目击者也出现身心困扰甚至精神崩溃的现象。
疫情期间,长时间暴露在悲情和恐慌信息之中的夫妻就有可能形成“替代性创伤”,变得更加敏感、易激惹,加重对婚姻的不满意度。
②交往频率
心理学研究表明,交往频率与人际吸引呈倒U形曲线关系,过高的交往频率不利于亲密关系的保持。例如,家长都会思念外地上大学的孩子,可是假期来临后最大的愿望就是“你快点开学,离开这个家”。
疫情期间,夫妻之间的交往时间和频率陡升,如果不是疫情,大部分的家庭夫妻每天共处的时间大约为5小时(除去睡觉时间和上班时间),一个月的相处时间大约为150小时小时;但是疫情期间的1个月,夫妻每天的共处时间大约为16小时,共计480小时,并且是不间断、缺乏环境调节的480小时。
当然长时间的相处与婚姻关系紧张(甚至离婚)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,如果这些时间内填充的不是争吵拌嘴、怪怨责骂,而是一件件浪漫的小事,那么疫情期间的厮守带来的就不是婚姻危机,而是关系修复、快乐加倍的幸福契机。
2. 漫谈浪漫
什么是“浪漫”?浪漫由Romantic音译演变而来。那“Romantic”又是什么?……不搞清楚浪漫的实质,总是容易把关心和浪漫对立起来,最后变成一个专业“送热水”的“木头疙瘩”。
2.1 “仪式化”的激情浪漫
提到浪漫,冒进脑海的通常是烛光晚餐、音乐红酒、鲜花巧克力或者刺激冒险的玛丽苏(Mary Sue)情节,这些浪漫元素往往是诗意的、梦幻的、夸张的,并且能够诱发热烈的激情体验。
不要管这些事情有何实用价值,更不要管这些感觉是否真实可靠,恋爱、婚姻中确实需要这些事情回应“你爱我吗”这样的终极难题。
关键特征:意外的仪式感
2.3 “非典型”的奉献浪漫
说到浪漫,有时候不全是在恋爱场景中看到,比如“浪漫主义诗人”、“浪漫的革命主义色彩”,也许你笑了,“这个‘浪漫’与婚恋有关吗”?
去掉“吗”字!革命家为什么是浪漫的?因为他们为了革命的成功、民族的解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,这种大无畏的奉献就是浪漫。回到婚恋,什么是浪漫,浪漫就是他自己身无分文还要为你买一束鲜花好配得上你的容颜,如果他富甲天下却只送你一束花,这就不像是浪漫,像是施舍!
关键词:小事情大付出
爱与喜欢的区别
“我爱你”和“我喜欢你”表达的含义显著不同,但是于很多人来说,却并没有辨明二者的差别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爱情与喜欢有三个本质差别:爱情讲求利他,而喜欢不是;爱情会产生依恋,而喜欢不会;爱情会伴随性吸引,而喜欢不是。
这里重点解释一下“利他”的三个层面:
一、付出我所拥有的一切。
二、追求你所需要的一切。
三、因为爱你所以离开你。
第三层面“利他”的奉献精神更多只能出现在言情剧里,“为了让你幸福,我愿意放弃与你在一起”。
我们发现,很多人在爱情或者婚姻里的付出并不完全看对方需要什么,而是看自己拥有什么就付出什么,就会出现“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你了,你怎么可以离我而去”的悲情故事,这可能是你的付出并没有唯一性、最佳性地满足对方的需要。
3. 制造浪漫
John Bowlby的依附理论认为,短期的危险刺激会增加人们在安全关系中寻找安抚的行为,而持续的创伤则会让本来安全的依附关系破裂。我们无法决定疫情的持续时间,也无法选择创伤的大小程度,但不代表着我们只能承受疫情带来的婚姻风险,我们可以通过浪漫来“蚕食”掉长期创伤带来的婚姻危机。
3.1 浪漫的“手”:制造激情浪漫
对于情感内敛的中国人,制造浪漫似乎是一件困难的事情,但也正是因为“内敛”制造浪漫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因为激情式浪漫的本质是“心跳”的感觉,需要意外惊喜的刺激来达到效果。就像笑点低的人容易被逗乐一样,习惯了“油盐酱醋茶”的中国人的“心跳”阈限值偏低,一件小事可能就会让中国人体验到浪漫。一次烛光晚餐、一起看日出、一起百公里骑行,等等。
可是,依然有人会说,“我连一件浪漫的小事都想不到”、“我经常会忘掉做一些浪漫的小事”,那么你可以一次性制作好“制造浪漫的100件小事”这样的策划案,并把它挂在你的家中,或者设置在你的日历里。如果你甚至都不能完成这样的策划案,也可以从网上参考很多的模板,虽然想法是参考的,但是事儿还是你们做的O(∩_∩)O~
3.2 浪漫的“眼”:发现平凡浪漫
如果说,“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”,浪漫的终极是守候,那么我们就需要一双“发现平凡浪漫”的眼睛,去感受平凡生活里的“小确幸”。工作包里的一颗鸡蛋、熬夜工作时的一杯热咖啡、没有任何含义的一个电话,甚至是一个“嗔怒”的眼神,这都是平凡的浪漫。
铅华洗尽,人们越来越珍惜平凡的陪伴,激情褪去,人们越来越。正如歌词例所说,“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”。
心跳经常有,而“心跳”不常有。主要是你没有主动地发现生活“小确幸”,在你抱怨中的平凡正是别人眼中的浪漫。
3.3 浪漫的“心”:坚定浪漫效能
你会发现,浪漫其实并不复杂,一言以蔽之,浪漫就是精致地为对方做一件令她开心小事。
你没有成为一个浪漫的人,只是因为你心生畏缩,并不是你做不到。正是因为你“认为”自己不浪漫,才做不到浪漫,从现在开始坚定“我是一个浪漫的人”的心。
疫情换挡,浪漫接档;战胜疫情,拥抱爱情。不只是期待浪漫,而是去制造浪漫,这无关乎性别,只关乎幸福。